您好,欢迎来到安邦生物商城!
您当前的位置:

类器官

Organoids

发布日期:2025/1/8 9:10:00

 

文章题目

 

Genetics of cystogenesis in base-edited human organoids reve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

 

第一作者:Courtney E. Vishy

通讯作者: Benjamin S. Freedman

通讯单位:华盛顿大学肾脏研究所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

杂志:Cell Stem Cell

影响因子:18.74/IF

DOI:10.1016/j.stem.2024.03.005

 

01 研究路线图

 

02 研究结果

 

 碱基编辑产生具有无义突变的PKD hPSCs
选择四种临床记录的PKD无义突变作为hPSCs中CRISPR碱基编辑的靶向:PKD1R2430X、PKD1-Q3838X、PKD2-R186X和PKD2-R872X。
为了生成多个等位基因系列,采用了碱基编辑的同基因hPSCs,使用瞬时报告基因进行编辑富集(BIG-TREE),未编辑的C/C、杂合编辑的C/T和纯合编辑的T/T克隆均被鉴定为靶向PKD的突变,总共筛选了280个克隆进行编辑,并获得了每种基因型的多个克隆。
所有四种靶向PKD的无义突变体缺乏可检测的靶向PC1或PC2全长蛋白的表达,PKD1-R2430X和PKD2-R872X克隆分别表达截短形式的PC1和PC2。在每个等位基因系列中,PC1或PC2蛋白水平反映了它们的遗传剂量,在纯合子中没有检测到表达,突变体和杂合子中有50%表达。
 

 
 2  具有纯合无义突变的肾脏类器官模型PKD
为了评估无义突变型hPSCs建模PKD的能力,首先将它们分化为肾类器官,在分化第18天达到成熟后,从贴壁培养中人工分离肾脏类器官并转移到悬浮培养中,在这种情况下,PKD无义突变的肾脏类器官高效地形成囊肿。
综上所述,PKD类器官囊肿由包含多个肾单位起源片段的大片管状上皮迅速产生。因此,具有一系列临床相关突变的碱基编辑类器官有力地再现了PKD表型。
3  杂合子抑制PKD囊肿发生
评估了PKD杂合与纯合突变类器官的表型,以及由胞嘧啶碱基编辑hPSCs队列生成的同基因对照。在两个等位基因系列中,与纯合子相比,PKD1或PKD2杂合的类器官即使在培养数周后也不会以显著的速率产生囊肿。
为了确定校正无义突变的遗传方法是否是PKD基因治疗的可行选择,采用CRISPR碱基编辑将突变碱基恢复为共有序列,利用Cas9介导的腺苷瞬时报告基因进行编辑富集(XMAS-TREE)方法来编辑hPSCs,通过Sanger测序,未编辑的PKD2-R186X纯合(A/A)和杂合基因校正鉴定了(A/G)克隆,筛选了76个克隆进行编辑,并获得了多个杂合克隆,通过免疫印迹分析蛋白质水平变化,其中PKD2-R186X将PC2丰度恢复至非突变水平的50%。
为了评估杂合校正hPSCs抑制PKD囊肿发生的能力,将hPSCs分化为肾类器官,考虑潜在的克隆变异性,对每个基因型使用了多个独立的克隆。在并行实验中,PKD2-R186X将囊肿发生率从未经编辑的纯合突变类器官的70%以上降低到杂合基因校正类器官的10%,同时囊肿横截面面积减少,与原始PKD2-R186X杂合类器官相比,基因校正的 PKD2-R186X杂合类器官形成囊肿的比率似乎略高。结果表明,单拷贝PKD1或PKD2的突变不足以在类器官中诱导囊肿表型。
 

 

4  ERSG治疗可减少PKD囊肿的形成

两种ERSG化合物:ELX-02和ELX-10,进行了测试,在PKD囊肿形成之前,将类器官放置在各个孔中,以便在14天的治疗时间过程中进行一致的跟踪。在使用任一ERSG化合物治疗后,所有四种靶向PKD突变中形成囊肿的类器官的百分比均出现剂量依赖性下降,当用ERSG处理时,形成囊肿的类器官的百分比降至25%以下,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类器官中观察到的75%。此外,在这两种治疗方法以及所有的突变体中,通过横截面积测量,囊肿大小呈剂量依赖性减小,在低剂量下,即使在对类器官百分比影响较小的情况下,仍然可以检测到囊肿面积的减少。
基于这些发现,在所有突变体中使用两种ERSG进行预防性功效测试期间,进一步分析了10至90 mM治疗范围内的毒性。在90 mM剂量下检测到毒性略有增加。

接下来,使用“治疗性治疗”方法测试了ERSG是否可以降低预先形成的囊肿的生长速度,其中在治疗开始之前允许类器官发育囊肿,在使用任一ERSG化合物治疗时,在所有四种靶向PKD突变中观察到囊肿面积倍数变化呈剂量依赖性下降;平均而言,在最高剂量下,ERSG治疗后囊肿生长趋于稳定。
有趣的是,与未经处理的类器官相比,单个类器官偶尔会表现出囊肿大小的减小(逆转),对于治疗测定,通过活/死染色或LDH释放测定未检测到实质性毒性。与囊肿前结构相比,在这些预先形成的囊肿中观察到的毒性降低,可能反映了囊肿发生过程中生理或代谢的变化。总的来说,这些研究表明ERSG在囊肿前和囊肿后阶段对PKD囊肿发生具有广泛的有益作用,且不会诱导显著的细胞毒性。

 

5  ERSG治疗靶向无义突变体

接着,试图通过监测ERSG治疗后无义突变肾类器官中PC1和PC2的表达,仅关注高达60 mM的剂量,与同基因对照相比,PKD2突变体中的PC1水平显著降低,反映了稳定PC1需要PC2,在所有PKD1或PKD2靶突变位点中,ERSG处理导致PC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。在30 mM ELX-02处理浓度下,这种增加是等基因对照水平的50%。
之前观察到,PC1在PKD2/hPSCs和类器官中显著减少,在ERSG处理的PKD2无义突变体中,观察到PC1恢复到WT水平,表明PC2正在恢复。

为了测试类器官模型中的ERSG治疗反应是否对无义突变具有特异性,将ELX-02或ELX-10应用于由碱基编辑产生的纯合缺失突变衍生的类器官上,由于这些突变不适用于通读治疗,因此在处理类器官时,对囊肿的发生没有影响。进一步控制ERSG的脱靶效应,在分化的早期阶段将ELX-02添加到类器官培养物中,并观察到大小维持在10或30 um的肾囊泡结构正常生长直至终末分化。

综上所述,观察到的全长PC1蛋白的恢复以及对无义突变的治疗反应的特异性表明ERSG在类器官模型系统中具有靶向活性。
 
6  ERSG在肾类器官囊肿内积聚
由于没有带有荧光结合物的ELX药物,转而使用德克萨斯红庆大霉素(GTTR),这是一种与ELX-02和ELX-10结构非常相似的荧光团偶联氨基糖苷类药物。
在PKD类器官囊肿中,GTTR吸收到囊肿上皮细胞中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,在固定样本中,GTTR信号以细胞内定位模式存在于近端(LTLhiECADlo)和远端 (ECADhiLTLlo)细胞中。

为了测试GTTR体内积累,将GTTR注射到血管系统中,并立即采集肾脏并对其处理以进行荧光分析,这是使用Pkd1RC/RC小鼠进行的,这些小鼠是PKD1亚型突变的纯合子,并发展为进展的PKD。组织切片分析显示,囊壁上皮细胞的子集容易积累GTTR。因此,ERSG能够积累于体内的PKD囊肿。图片

03 结论

 
本研究使用碱基基因编辑技术和类器官模型,建立了四种常见无义突变的等位基因系列中的人多能干细胞,当分化为肾类器官时,纯合突变体自发形成囊肿,而杂合突变体没有囊肿表型。研究确定了真核核糖体特异性糖苷(ERSG)作为多囊肾病(PKD)的治疗剂。两种不同的ERSG不仅可以防止囊肿的形成,还可以通过部分恢复多囊蛋白的表达来限制预先形成的囊肿的生长,此外,糖苷在类器官和小鼠的囊肿上皮中积累。本研究表明人多囊蛋白可作为药物开发和基因治疗靶点。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类器官造模-PDOX之膀胱癌类器官模型